40岁以上女性做试管婴儿,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卵巢储备下降、胚胎染色体异常率升高、内膜容受性变差以及妊娠并发症风险增加。根据2025年最新临床共识与多篇权威资料,以下7大注意事项必须逐条落实,才能把单次活产率从“个位数”拉到“30%+”。
✅ 一、术前系统评估(3个月黄金窗口)
1️⃣必查项目:AMH、FSH、AFC
目的:判断卵巢储备 AMH<0.5 ng/ml
异常处理:直接考虑“微刺激+累积胚胎”策略
2️⃣必查项目:甲状腺功能、空腹血糖、Vit D
目的:排除代谢性疾病
异常处理:TSH>2.5 mIU/L、Vit D<30 ng/ml
先用药纠正
3️⃣必查项目:宫腔镜+ERA
目的:排除粘连、息肉,锁定种植窗
异常处理:内膜<8 mm 或窗口偏移者,提前做内膜刺激或激素替代
4️⃣必查项目:免疫凝血初筛
目的:降低早期流产
异常处理:NK细胞>12%、ACA阳性,移植当月加低分子肝素+强的松
以上检查建议月经见红第2-4天一次性抽血+超声,宫腔镜安排在月经干净3-7天,全套结果2周内可出齐。
✅ 二、促排方案:宁少勿多,先“养卵”再“取卵”
1. 预处理(至少8周)
• 辅酶Q10 600 mg/d + DHEA 25 mg bid(需医生处方)
• 生长激素 2 IU 睡前皮下,可提高优质卵率 18%。
2. 方案选择
• 首选拮抗剂或微刺激:起始Gn 150 IU,卵泡≥12 mm 提前加拮抗剂,防早排。
• AMH<0.5 ng/ml 直接采用自然周期/黄体期双刺激(DuoStim),同一月经周期间隔5-7天取2次卵,累积胚胎数提高30%。
3. 监测密度
• 40岁以上LH峰“来得快”,卵泡14 mm 起每天抽血+超声,必要时拮抗剂0.5 mg/d 双倍剂量。
✅ 三、胚胎实验室策略:必须做三代
• 全部行囊胚培养+PGT-A筛查
40岁染色体异常率62%,42岁升至75%;不筛查≈一半移植注定流产。
• “攒够3枚整倍体再移”
单周期活产率由26%→42%,早期流产率<10%。
✅ 四、内膜准备:同步优化“土壤”
• 常规激素替代周期(HRT):雌激素4-6 mg/d,内膜≥8 mm 时加黄体酮;
• ERA检测:28%高龄女性种植窗延后或提前12-24 h,个体化移植日可提高着床率10%-12%;
• 宫腔镜内膜机械刺激(Scratch):微损伤可释放生长因子,临床妊娠率再↑6%。
✅ 五、移植后保胎:黄体支持+并发症预警
• 黄体酮三重方案:口服+阴道凝胶+肌注,至少用到孕10周;
• 孕5周起每两周监测TSH、凝血、血压,妊娠期高血压/糖尿病风险是年轻女性2-3倍,需提前干预;
• 孕11-13周必须做NT+无创DNA,即使PGT-A通过,仍建议羊水穿刺确认(高龄属产前诊断指征)。

✅ 六、心理与生活方式:把“焦虑值”压下去
• 戒烟酒、控咖啡因(<200 mg/d),BMI 18.5-24;
• 每周150 min中等强度运动(快走、游泳),可将流产率降低18%;
• 心理咨询:40+女性焦虑/抑郁发生率38%,正念训练6周后临床妊娠率提高1.8倍。

✅ 七、时间窗与备选方案:给自己“两条路”
1️⃣年龄:40-41 岁
自卵时间窗:最多尝试 3 个促排周期
备选方案:第3周期仍无整倍体胚胎即考虑供卵
2️⃣年龄:42-43 岁
自卵时间窗:最多 2 个周期
备选方案:同步排队供卵,避免“无胚可移”
3️⃣年龄:≥44 岁
自卵时间窗:1 个周期验证卵巢反应
备选方案:AMH<0.3 直接转供卵,活产率可从 5%→55%
